国内交流
杨洪远:脂质储存与转运在人体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2017年10月16日,吴英恺精准医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一期开讲,邀请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进行了题为“脂质储存与转运在人体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学术报告。
杨洪远教授199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 (学士), 1998年毕业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1999-2006 年在国立新加坡大学从讲师做到副教授 (终身)。2007 至今在位于悉尼的 新南威尔士大学任教 (2012年升为终身正教授)。目前杨教授发表文章 80 余篇包括 JCB, Diabetes, Cell Repor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等杂志。 兼PLoS One副主编,BBA-Molecular Cell Lipids 编委和Biochem J 编辑顾问。杨教授一直从事脂类代谢研究。 主要方向包括脂肪合成与储存,磷脂合成与功能,细胞内胆固醇运输。
报告会上,杨洪远研究员介绍了脂代谢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的概况和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其实验室多年来在SEIPIN蛋白方面的研究进展。Berardinelli-Seip先天性脂质营养不良症(Bernardinelli-Seip congenital lipodystrophy 2)由BSCL2/Seipin基因突变导致,是先天性脂质营养不良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杨洪远研究员对酵母的大规模筛选发现SEIPIN的同源蛋白FLD-1的缺失会导致“超大”脂滴的出现,之后以酵母和小鼠为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SEIPIN的缺失可以引起甘油三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3/4活性的升高,进而促进磷脂酸在内质网膜和核膜上的积累,而过多的磷脂酸则抑制PPAR活性,从而最终引起先天性脂质营养不良症。杨洪远研究员还发现GPAT的抑制剂可以部分的恢复SEIPIN缺失的表型,为临床上治疗先天性脂质营养不良症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报告引起了会场多位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在座师生就脂滴的起源和形成等领域的有关问题与杨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对杨老师的精彩报告和回答报以热烈掌声并表示衷心感谢。